跳到主要內容

世新大學桌機平板logo 世新大學mobile-logo

世新大學FBInstagramyoutube世新app

推動全民財務健康!世新大學跨領域合作 助力台灣金融生活調查

發佈日期: 12/4/2024(三) 瀏覽次數 315

【文、圖/公共事務室】
【圖/財務金融學系 提供】

  世新大學跨系教授團隊貢獻專業知識與社會影響力!台灣金融研訓院2日發表第三次《台灣金融生活調查》,並特別與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財務金融學系與社會心理學系攜手合作,透過深入數據分析,揭示台灣民眾的金融素養、防詐意識及財務健康現況,其中又針對財務脆弱者進行行為與心理層面的研究分析,提出具體建議,為提升國人金融韌性提供重要參考。

  世新大學經濟學系校友、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表示,這項調查不僅呈現出台灣民眾在金融行為與風險應對上的進步,也揭露了財務脆弱者面臨的挑戰。透過世新大學的調查,在防詐意識方面,詐騙電話的成功率已大幅下降,從2022年平均需撥打3.5次成功,提高至2024年的6.2次。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大學長期致力於結合學術研究與社會實務,本次調查是財務金融學系與社會心理學系跨領域合作的典範,希望透過數據分析與科學研究,協助國人提升金融素養,並減少財務脆弱者面臨的風險,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健康的全面發展。

  2024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結果指出,台灣民眾的金融健康力逐步提升,但也反映出部分族群的財務壓力仍然嚴峻。隨著詐騙手法日益複雜,國人的防詐意識顯著提高,超過六成五的受訪者表示有能力識破金融詐騙;另一方面,購屋及投資需求增加,選擇向金融機構借貸的比例從2022年的43.6%提升至56.3%,顯示民眾對資產配置的重視。然而,近八成受訪者坦言生活支出壓力加大,通膨效應對家庭財務的影響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無法在一週內籌到10萬元的比例從2022年的18.8%下降至17.6%,顯示國人金融韌性有所提升。這些趨勢不僅反映出台灣民眾的財務行為變化,也揭示了需要進一步改善的方向。

  針對財務脆弱者,本次調查發現其在金融行為上存在多項迷思,包括對緊急預備金的模糊認知、消費管理的極端化、投資與儲蓄的混淆以及衝動投資等問題。此次調查由世新財金系教授徐苑玲與社心系主任張志堯共同擔任計畫主持人,並由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執行,展現世新在金融與心理學領域的專業實力。對於有志於財務金融或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高中生而言,選讀世新大學可透過此次的跨領域合作,接觸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最佳學習機會。本次調查的成功發布,亦是世新大學結合專業與社會責任的最佳範例,未來將持續透過跨界合作,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培育更多跨域專業人才,為台灣金融健康與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圖說如下
圖一:世新大學攜手金融研訓院進行2024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並發布調查結果(財金系提供)

圖說如下
圖二:世新大學財金系、社心系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學生能夠參與教授的大型研究或發表創意提案累積經驗

:::

優久聯盟網站(另開視窗)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另開視窗)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世新大學 版權所有 Shih Hsi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