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世新大學桌機平板logo 世新大學mobile-logo

世新大學FBInstagramyoutube世新app

走到十字路口的電視產業 中天董事長潘祖蔭訪世新

發佈日期: 10/31/2018(三) 瀏覽次數 1935

【文/公共事務室 張家瑀
【圖/校園記者 翁維伶

  世新大學「新聞講座」課程,本學期邀請15位跨界知名人士,為學生帶來精采演講,26日邀請中天董事長兼總經理潘祖蔭,以自身30年的媒體經驗,以「走到十字路口的電視產業」為題,向學生們解析台灣的電視產業困境。
 
  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作為講座引言人,他表示潘祖蔭是他的老友,從老三台到有線電視、記者到新聞部主任,目前是中天董事長,潘祖蔭在電視新聞圈的經驗相當豐富,跨足新聞與戲劇,是最有資格談電視產業現況與困境的人選。
 
  潘祖蔭以有線電視收視率逐年降低、廣告減少、新聞從業人員減少三大指標,指出台灣電視新聞產業的處境。潘祖蔭認為,人手一機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媒體,傳統媒體的角色勢必有所轉型,才能繼續生存。
 
  全台灣有線電視訂戶有500萬戶,但近幾年OTT平台興起,愛奇藝、網飛Netflix等搶攻全球市場,甚至中華電信的MOD機上盒也達到180萬訂戶,象徵多螢時代來臨,看報紙、看電視的人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平版裡的APP與OTT平台。潘祖蔭指出,電視收視率減少,廣告也會跟著變少,他以中天電視台過去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為例,節目到最後幾年,收視率僅剩開播時的三分之一,但該節目卻依然具有話題性與討論度,只是觀眾選擇以網路平台收看。
 
  電視台要如何克服觀眾流向網路平台的問題?潘祖蔭表示,目前電視台努力朝多元收視管道發展,要讓觀眾在電腦、手機、平版,甚至OTT平台上都能看到新聞。此外,也積極產製數位化內容,如中天《抓狂晚自習》讓線上主播探訪鬼屋,在網路上也是引起熱議,點閱率更是屢破新高。
 
  除了從事新聞,潘祖蔭在東森、八大電視時期接觸戲劇節目製作,曾主導《我的男孩》等戲劇節目,他指出台灣戲劇市場製作費偏低,以最近在金鐘獎拿下最佳戲劇節目的《花甲男孩轉大人》為例,7集節目僅1960萬製作費,與斥資3億台幣製作的《太陽的後裔》差距甚大。
 
  潘祖蔭認為,台灣市場已比日、韓還要小,資金本身就不充裕,但政府的政策卻缺乏彈性,直到後期才放寬戲劇置入性行銷的規範,他感嘆對岸《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節目,光是企業冠名費用就高達8億人民幣(約35億台幣),高製作費才能產製出具有國際競爭力、足以銷往海外的優質戲劇。
 
  對於近期熱議的「假新聞」,潘祖蔭建議傳播科系的學生,站在公權力的對立面,一定要發揮自我的價值,即使社會對於媒體的批評,他仍建議學生保持正向思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潘祖蔭認為記者的職業不會消失,希望學生們將課堂學到的新聞價值帶到出社會。

圖說如下
圖一:中天董事長潘祖蔭向學生分享自己的豐富媒體經歷。

圖說如下
圖二:潘祖蔭為學生講解目前電視市場的營運模式。

圖說如下
圖三:潘祖蔭盼望學生可以向外拓展視野,放眼國際。

圖說如下
圖四潘祖蔭認為,傳播科系學生必須要找出自我價值,並培養思辨能力。

:::

優久聯盟網站(另開視窗)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另開視窗)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世新大學 版權所有 Shih Hsi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