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校園記者 趙雅慧】
【圖/校園記者 李奇軒】
【編輯/公共事務室 張家瑀】
七、八年級生一定看過的偶像劇《終極一家》、到台劇極盛期的《籃球火》、《公主小妹》等捧紅無數明星的偶像劇,編劇劉蕊瑄的創作幅度之大,從浪漫唯美的愛情喜劇、揮灑熱血的青春羅曼史,直至2018具話題性、探討校園霸凌、毒品與家庭問題的《翻牆的記憶》,劉蕊瑄不斷挑戰自己的創作能力,也持續打開台灣影視作品的新興風格。
廣電系鼓勵自由發揮 啟發寫劇本的興趣
大學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系的劉蕊瑄直言,爸媽原本希望她念外文系、畢業後找一份安穩的教職,但因為她從小對就愛聽故事、也愛看劇,因此對電視製作和影像創作很有興趣,於是將世新大學列為志願。
劉蕊瑄認為,世新大學學風自由,印象最深刻課程是曾西霸老師的劇本課,輕鬆的上課形式,以及用聊天的方式跟學生講劇本,除了會聆聽學生的想法外,也會給予學生們很多自我發揮的空間,啟發了她對當編劇、寫劇本的興趣。
問及就讀大學時是否對未來有特別規劃,劉蕊瑄笑稱自己大學四年都在玩,沒有特別思考出路,畢業後懵懵懂懂踏入綜藝節目當編劇,但發現步調快速的綜藝節目不適合自己,一路做過出版也當過行銷,最後才轉至戲劇企劃。劉蕊瑄表示,因為寫《籃球火》的企劃案,被認為自己的文字很有畫面感,進而展開的編劇之路。
偶像劇到類型劇從「觀察」中寫出寫實劇本
從偶像劇到日治時代的法醫推理、到近期探討校園霸凌、毒品的《翻牆的記憶》,劉蕊瑄的作品取向多元,來自於她不按牌理出牌的水瓶座個性,以及喜愛觀察、從日常與閱讀中汲取靈感的習慣。
會成為一位編劇,與劉蕊瑄「怕無聊」、「就愛與眾不同」的個性脫不了關係,她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閱讀跟觀察,也喜歡看各種戲劇,創作時也會帶入她的日常觀察。
劉蕊瑄表示《翻牆的記憶》就是透過大量的田野調查,來瞭解時下的高中生,尤其是講話方式與用字遣詞,劉蕊瑄會在捷運上、咖啡廳等地方仔細觀察,把高中生們最真實的一面寫進劇本中,以達到和觀眾的共鳴。
另外,愛觀察的個性,也讓她從日常生活中取得各種素材。從年輕時期寫的《籃球火》、《公主小妹》,到現在結婚生子後,因為成為母親,也對親情戲更加著墨、角色刻畫和情緒張力也更能掌握。劉蕊瑄認為,人生中的每一個過程都會是一種養分和能量,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去寫劇本,希望能透過戲劇傳遞不同的理念給觀眾,是她一直堅持的理念。
透過「不一樣的校園劇」忠實呈現各種面向
2018年與影星兼導演何潤東合作的戲劇《翻牆的記憶》,不但獲得觀眾好評,更入圍第53屆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導演、編劇、男配角及新進演員等多項大獎。對於劇中的角色,劉蕊瑄認為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她進一步指出:「劇裡看似是惡角的角色,其實背後都有苦衷、難處。」她希望能透過戲劇,呈現人的各種面向,而不是只賦予角色單一個性,一如《翻牆的記憶》劇中,霸凌、校園毒品、幫派、性交易等議題圍繞在主角群周圍,劉蕊瑄希望觀眾能了解到,不要透過表面去認識一個人。
而《翻牆的記憶》劇情圍繞著「遺憾」,劉蕊瑄直言:「人生沒有辦法重來,我們也沒有辦法看到未來,所以你做的每個選擇都沒辦法知道是好是壞。」透過劇本想要傳達的是,如果回到那個原點,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人生也許就會走上截然不同的路。
不斷挑戰自我 勇於面對挫折感
曾在TVBS編劇培訓營授課的劉蕊瑄說道,第一次上課時總會跟台下的學生說「寫劇本很苦,門在那邊,現在要走還來得及。」她認為,編劇是一個每天都要挑戰自我、自我質疑的工作。
外界認為編劇只有創作層面,但劉蕊瑄認為,作為一個編劇要顧慮的層面很多,從故事的概念、短綱、大綱,編劇創作的劇本必須要讓演員知道如何去詮釋、以及讓導演拍出想要的畫面,她笑稱:「身為編劇需要具備使命感。」
對於未來立志要成為編劇的學弟妹們,劉蕊瑄建議,訂立目標後,要找到一個好老師去學習,挫折感、心理壓力是一定會有的,要有堅強的心臟去承受,並且多看、多觀察,慢慢的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寫劇本的理念。
圖一:劉蕊瑄認為,世新大學學風自由,給予學生們很多自我發揮的空間,啟發了她對當編劇、寫劇本的興趣。
圖二:劉蕊瑄表示,《翻牆的記憶》與身兼導演與演員的何潤東導演共同修改、調整劇本,讓每個角色呈現出更好、更自然的樣子。(照片提供/劉蕊瑄)
圖三:劉蕊瑄認為劇本創作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讓演員從劇本中了解角色並且融入角色之中。(照片提供/劉蕊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