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校園記者 王子衿】
【圖/實習校園記者 許志榮】
【編輯/公共事務室】
「小奚!」「奚奚!這個給你!」被同事親暱稱呼的台視主播奚安鴻,爽朗地跟經過的同事打招呼,抱持不與人為惡心態的他,笑起來眼睛幾乎瞇成一條線,眼角笑紋更顯現出他的開朗性格。有別於播報時西裝筆挺,平時他更習慣穿著牛仔褲、搭配休閒襯衫。奚安鴻畢業於世新大學口傳系,身為傑出校友的他,今年被母校邀請回校擔任講師,除了分享自身實務經驗,他也從學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全媒體播報課程 注重實務的經驗分享與實作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奚安鴻擔任「全媒體播報實作」課程教師,在忙碌的記者與主播工作之餘,到學校授課。面對來自不同科系和專業的學生,他最想分享實務經驗及演練,「如果要跟學校裡的教授比知識,我一定比不贏,所以我最想帶給同學的是,你來到職場之後,每天有可能碰到的事物。」奚安鴻認為,雖然用講的較具體,但卻可能會讓操作方向只有一種,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想像空間。「但是還好,這堂課就是在講播報上面的實務,有很多可以具體告訴你的,就是你的手該怎麼擺,眼神該怎麼擺,語調該如何上揚等。」
「除了實務經驗分享,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主播、記者的一天是怎麼樣的,然後把一天分成很多個訓練的段落。」因為正職工作的緣故,奚安鴻的備課題材通常都具有靈活性和即時性,「我通常會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整理一下,拿出來分享,常常上課講的案例是前一週發生的事情。」以職場實際經驗教導學生的他,也從學生身上獲得寶貴啟示。
當講師的收穫:取得回饋、找回初衷
「當老師完全體會了教學相長這句話的意義,因為平常我只是在執行每天的工作,沒辦法得到回饋,我的回饋只有收視率,我今天知道這條新聞的收視率很高,那它是哪裡好或哪裡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個數字而已。」但是透過和學生的對話,奚安鴻得以看見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用不同的視角來詮釋一件事情。
「我常常在工作的時候,因為電視新聞就點到為止,那我就覺得ok我點到了,但學生就會問說:為什麼沒有想再追下去呢?我也沒想過說:為什麼我要再追下去呢?有時候你會不像是在做一個人,只是在做一個工作,就慢慢喪失了人性,當然這是難免,因為你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所以我個人認為能夠回來當老師,可以讓我重新找回當初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的熱忱。」相較於主播和記者身分,奚安鴻認為,擔任講師能得到更多回饋,在教學過程中也喚醒一些他對新聞工作的熱情和初衷。
盡責面對每件事 成功身兼多職
可能是職業或習慣使然,奚安鴻的思緒、邏輯清晰,總是能快速整理想法並加以表達,不僅訪問和工作如此,奚安鴻在自己開授的「全媒體播報實作」課堂上,也總是能全程滔滔不絕,活絡上課氣氛,而他自曝講話沒有停過,是因為對自我的期許和要求,更不希望課堂出現冷場情況,奚安鴻的親切、風趣,不僅拉近他和學生的距離,也讓同學勇於回應、建立良好互動。
不管是台視的「小奚」、「奚主播」,或是世新大學的「奚老師」,奚安鴻都盡力扮演好每一種角色,盡責、善良、開朗的人格特質,就是他能成功身兼多職的重要因素。
圖一:台視主播奚安鴻與記者進行深入訪談。
圖二:奚安鴻大方分享自身工作與教學歷程之心路點滴。
圖三:電視台內部專業妝髮師替奚安鴻整理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