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共事務處 蔣婕妤】
【圖/公共事務處 范惠婷、校園記者 謝安然】
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及世新大學舉辦的「2017亞太新聞獎助計畫」,10日「臺灣-美國兩地媒體從業人員交流論壇」在世新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正式展開,包含此趟來自美國的7位國際級媒體代表,以及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世新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與新聞系副教授陳品皓等擔任與談人,全場以英語探討「新媒體、新聞教育及言論自由」等議題。
論壇由游梓翔擔任主持人,一開場就先為美國記者們介紹世新大學的歷史,分享世新創辦人成舍我獨立報人的特殊重要性,也開心表示,世新大學是台灣傳播領域的領導大學,積極培養全媒體人才,非常榮幸能代表接待來自美國的傑出記者。
論壇分為「未來的媒體」、「資訊化時代」、「教育領域」、「新聞自由」等四個主題與在場來賓與談。《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全球新聞主編烏耳曼提及,過去媒體被有權有勢者壟斷,如今社群時代下,每一個人都能輕易的接觸媒體,然因傳播工具的不同,學習傳播與新聞的學生也面對新挑戰,需要掌握社群媒體的重點,如何詮釋文字、照片以及影片等,都是需要琢磨的功夫。
《薩凡納日報》(Savannah Morning News)社論版編輯巴頓也提到傳播媒體的未來,一開口就問在場聽眾:「今天誰有看報紙?誰有在網路看新聞?」相較於極少數聽眾舉手有「看報紙」,用手機當閱讀媒介者卻有八成以上,讓他笑說:「這就是未來!」同時也強調,新媒體時代「一個人」就能完成文、圖、影片等全媒體的新聞內容,鼓勵媒體人多學習,成為全方位的新聞人。
此次美國記者團訪臺,正好碰上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行,郭崇倫藉此強調兩岸關係的重要;談到川普,也讓陳品皓藉此向學生分享,雖然川普對媒體不友善、社會環境普遍對新聞產業抱持負面態度,但作為傳播人還是要堅持媒體人的信心與價值。
論壇現場反應踴躍,有學生提問做為記者應該要報導讀者「想看的新聞」,亦或是讀者「需要的新聞」?烏耳曼對此表示,民眾有知的權利及渴望,但記者要兩者兼顧談何容易,在秉持媒體專業及社會責任的同時,卻會讓公司賺不了錢,也讓想「做一位好記者」的人容易感到無比壓力。巴頓則鼓勵年輕學子,新聞工作可能賺不了錢,但卻很有趣,學生要趁在校時努力增進自我技能,在新聞路上持續學習與茁壯。
「臺灣-美國兩地媒體從業人員交流論壇」為「2017亞太新聞獎助計畫」畫下完美句點,世新大學由公共事務長葉一璋代表贈送紀念禮品與鳳梨酥,他表示該團有好幾位記者都是第一次到訪臺灣,甚至第一次到訪亞洲,期許未來兩地在學術、媒體上有更多交流與合作。
圖一:「臺灣-美國兩地媒體從業人員交流論壇」11日在世新舉行,與現場聽眾暢談新媒體時代。(由左至右世新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記者格雷姆(Robbie Gramer)、世新新聞系副教授陳品皓、《薩凡納日報》(Savannah Morning News)社論版編輯巴頓(Tom Barton)、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全球新聞主編烏耳曼。
圖二:世新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開心表示,世新大學很榮幸能接待美國記者團。
圖三:《外交政策》雜誌記者格雷姆分享,他認為社群時代下傳統媒體還是能與新媒體共同生存與成長。
圖四:世新新聞系副教授陳品皓認為即使社會大眾對傳播媒體有許多負面批評,但新聞人還是應該堅信自我價值。
圖五:《薩凡納日報》社論版編輯巴頓勉勵學生增進自我能力,當全方位的媒體人。
圖六: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暢談媒體經歷,並強調兩岸關係的重要性。
圖七:《今日美國報》全球新聞主編烏耳曼針對學生提問表示,記者應當用閱聽眾喜歡的方式,提供讀者需要的內容。
圖八:論壇現場反應熱絡,學生積極提問參與討論。
圖九:新聞系主任黃惠英出席論壇,與在場師生認真聆聽講座。
圖十:世新公共事務處長葉一璋代表獻上紀念禮物,期許雙方能有更多友善交流。
圖十一:美國記者團結束在臺灣的五日行程,論壇後開心留下合影。